top of page
Overview

Project Overview

​從商業與用戶需求角度,重新探索中華郵政產品與服務的價值,以及開發行動服務之可能性,提出e動郵局APP的核心價值與設計規劃。

[

  1. 了解中華郵政的背景與商業模式,歸納出商業需求與可行性。

  2. 了解中華郵政的基本用戶與潛在行動金融用戶,歸納用戶需求。

  3. 綜合以上需求,提出設計方針(design requirement)。

  4. ​根據設計方針規劃功能地圖(functional map),用戶流程圖(user flow)與介面草稿(wireframe)。

]

你使用過e動郵局嗎?隨著科技發展,中華郵政開始提供網路郵局的服務,讓民眾可以在網路上進行轉帳、查詢餘額等金融交易業務,而近年更提出e動郵局的行動金融服務,讓各種業務在手機APP上也可以操作。

 

然而,e郵局的使用率卻敵不過其他商銀,這其中的問題是什麼呢?什麼是郵局想要傳遞的價值?目標用戶是誰?這些價值是用戶需要的嗎?

The problem

Background

Background
​中華郵政的背景與商業模式(內外部分析)

1

轉型中的中華郵政

中華郵政從1930成立儲匯業務以來,一直致力於提供台灣人民更好的金融與郵政服務。2003年中華郵政從原本的政府機關改制成為「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」,組織型態由政府機關改制成國營事業機構,從此開始致力於開發新的業務、改善作業流程,對外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,善盡企業社會責任。而如今,中華郵政也發展出了其身為國營企業的經營模式:

「就金融面而言,中華郵政是台灣市場中很重要的一座青山。我們不從事授信業務,只做儲匯業務,收取存款,透過這樣的操作模式,平常看不出中華郵政的重要性,但一旦發生重要金融事件時,中華郵政扮演的往往就是最重要的角色。」

—中華郵政董事長翁文祺

​物流發展

「傳遞」的本質

郵局成立的最一開始,是為了傳遞資訊。透過郵局的服務,人與人之間可以不受限於距離的溝通與傳遞價值。然而隨著經濟與科技發展,網路與電信使得資訊的傳遞形式大幅改變,傳統的郵遞業務產生巨大的衝擊。因此,郵局拓展其物流專長,成立郵政商城,並且也提供其他郵購平台物流服務。

提供儲匯,沒有授信業務

只存錢不借錢

授信是指銀行向客戶直接提供資金支持,或對客戶在有關經濟活動中的信用向第三方作出保證的行為。台灣的商業銀行多半都以授信業務為其主要業務來源,而郵局身為國營機構,不提供授信服務,希望可以扮演台灣人民心中最穩定可信賴的金融機構。

​國營企業的社會責任

​普及化民眾

身為國營企業,郵局負有普及化義務(Universal Service Obligation)原則,最初的意義是郵局不能拒收來信,且無論寄送至何地資費必須均一。而如今郵局除了無條件接受人民的資金儲蓄外,也發行簡易壽險、微型保險等服務,希望可以更加觸及底層的民眾。提供社會最基礎的保障。

2

​中華郵政的商業模式

透過郵局的商業模式(business model)分析與價值主張圖(value proposition map)分析,更進一步了解郵局的經營模式,並探索其核心價值。

​中華郵政目前主要負責的業務如下,其中分為最主要的「遞送郵件」與「儲金匯兌」服務,以及尤其延伸的人壽保險與其他業務。因此我主要針對主要的兩大項服務進行分析。

遞送郵件

​儲金匯兌

簡易

​人壽保險

集郵與

​相關產品

郵政資產

之營運

3

​中華郵政日前的創新服務與未來策略

​從郵局近年來的經營與行銷策略來看,「電子商城」與「行動金融」是郵局目前朝網路化所經營的主軸,也是其未來發展的兩個重要方向,這兩個主要服務將主導接下來的設計方向。

2015年國內快捷營運量較上年同期成長11.23% 
有社會價值的
電子商務平台
​〈郵政商城〉

隨著科技發展,中華郵政已經創立電子商務平台,結合金流與物流由公司一手掌握。中華郵政董事長翁文祺在專訪時曾提到「觀察國內的網路大型店家,多數只是提供虛擬交易平台,物流、金流則由另外廠商負責。但中華郵政不同,中華郵政不僅擁有網路商城,還有儲匯系統可以處理金流,以及遍布全台的據點和超過9,000名郵差負責物流,全台沒有任何一個購物網可以一手全包,捨中華郵政其誰,這次試驗中很重要的一環是虛擬與實體通路結合,未來還可推出許多應用。

 

另外,郵局也透過Line官方帳號,結合實體郵局物流系統以及虛擬網路商城,與台灣農民合作,協助推銷偏鄉小農產品。翁文祺指出,中華郵政利用第一線的郵差,找出在地的弱勢小農,再由郵局第二線的人員將小農組織起來,運用郵局本身具備的金流、物流及人流優勢,首度協助高雄地區大樹鄉的31位小農,行銷玉荷包荔枝。結果不到3週,就賣出1萬6千多箱、每箱5斤、一箱新台幣480元的佳績。另外,每箱農產品還能捐出10元收益給創世基金會做公益活動,發揮郵局身為國營企業的社會責任。

(資料來源:Yahoo新聞)

個人安全的
行動金融服務
​〈網路銀行〉
2015年各種儲金總結存金額較上年度成長 4.96% 

而在金融領域,郵局也希望能夠搶進行動支付的商機,「買賣雙方都在郵局戶頭中交易,轉帳手續完全免費。加讓郵局戶頭需要身分證,是最嚴謹安全的交易方式。」自去年通過第三方支付法後,無論金融業還是網路業都在積極發展搶攻市場,然而對金融機構而言,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回到金融交易的本質,強調交易的「信賴感」以及「便利性」。因此,郵局可以利基於百年來令人安心信賴的形象,以及嚴謹的身份驗證與交易系統,於全國3000萬個用戶的基礎上,發展能夠普及常民生活的行動支付系統。

 

郵局目前已經有透過VISA金融卡與中華電信行動支付軟體「QR扣」合作發行掃描QRcode即可透過VISA卡支付的服務。並且也可以支援綁定大多數台灣的第三方支付系統。然而回歸到最原始的層面,郵局應結合本身身為金融機構,以及普及性極高的優勢,進一步發展民眾最常使用的個人交易服務,以及結合本身郵政商城的服務,以常民生活的情境為出發點,讓郵局真正的普及至民眾生活之中。

「郵政商城的銷售產品與一般電商平台有所區隔,選擇以農特產品、家庭衛生用品以及文創產品為主,協助中小微型企業及個人商家,不追求以最熱銷的商品做主打商品。我當然希望郵政的網路商城賺錢,但未必要賺大錢,而是以開放平台、多方合作、共榮共利為目標。」

—中華郵政董事長翁文祺

4

行動金融的競爭者與市場分析

「電子商城結合行動支付」,早就不是一件新鮮的事。透過網路商城購買物品,在使用信用卡網路刷卡,已經是台灣用戶習以為常的支付習慣。然而,隨著中國第三方支付〈支付寶〉的崛起,一路從餘額支付到信用卡綁定,不但在金融信任體制不健全的中國建立起龐大的用戶,還進一步拓展線下支付,讓用戶只要拿著手機,無論線上線下​,都可以快速簡單地完成支付。​根據資料蒐集,台灣近年來第三方支付的發展趨勢十分不同於大陸市場。其實台灣的金融機構早在幾年前就提出第三方支付的概念,如永豐銀行的豐掌櫃等。而去年通過第三方支付法案後,各家企業如遊戲商、電商甚至純第三方支付的新創公司,都結合自家優勢,導入行動支付與線下支付的觀念搶佔市場。

 

然而,台灣在眾多商銀競爭以及信用體制較為完備的環境下,第三方支付公司不一定是佔領台灣行動支付市場的唯一角色,根據2016台灣行動支付業者的競爭策略資料分析,台灣的市場目前將由(1) 非金融背景的第三方行動支付平台,(2) 與金融機構支撐的行動支付系統,以及(3) 電信業者所掌握的NFC行動支付技術,共同競爭。

縱使各個企業的背景資源與所採取的策略都不同,不變的是他們必須一同對抗台灣依賴「現金支付」的使用習慣,以及從台灣用戶習慣的支付情境中找到切入點、或創造可以融入台灣支付文化中的新使用情境。

台灣的行動支付市場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發展策略:以自身用戶基礎開發更多使用情境、或是重新創造新的使用體驗與情境。以目前來說,大部份的金融機構都採取保守的先「將網路金融服務直接移轉成行動金融服務」的方式,建立自家的行動金融APP。而這點郵局也不例外,e動郵局就是由網路郵局直接移轉的產品。另外,金融機構也新增數位信用卡服務,配合電信業者發行的NFC裝置,可以手機取代實體信用卡進行支付。

​然而以上策略,皆是以保守的拓展原先的金融服務為主。掌握本身金融優勢,重新開發新的產品與服務的金融機構相對少數。但仍有幾間銀行打破金融機構較為嚴肅的使用感受,創造新的情境,以好的服務體驗切入用戶的食衣住行之中。例如國泰世華的子公司KOKO,以年輕的品牌形象發行數位信用卡/金融卡,KOKO APP支援匯款拆分帳、理財等服務。

user research

User Research
​中華郵政發展行動服務的用戶研究

在了解中華郵政的商業層面的需求之後,接著透過用戶研究,探索可能的用戶需求與使用場景,從中找到設計切入點,進而規劃出明確的設計需求。

1

台灣行動金融用戶需求與使用場景

根據資策會2016年的分析報告,在台灣超過50%的行動支付用戶,來自35歲以下的消費族群。因此,本專案針對此範圍中的四種族群:學生、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、上班族、家庭主婦/夫,進行初步訪談。繪製用戶素描(user profile),瞭解他們使用行動金融APP的需求、痛點與獲益。

行動金融用戶素描

 

這些代表著一般行動金融用戶認為重要的東西。其中包含用戶需要完成的任務(Customer jobs)、使用上的獲益(Gains)與痛點(Pains),這些可以作為設計行動郵局的功能地圖時,必須達到的基本需求。需求依照用提到的頻率做重要性排序。

使用上的獲益​​(Gains)

  1. 使用起來簡單

  2. 感覺有效率

  3. 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沒有時間限制

  4. 看起來順眼

  5. ​感覺可靠

使用上的痛點​​(Pains)

  1. 申請過程繁雜

  2. ​臨櫃申請需要印章和配合時間很麻煩

  3. 不知道需要的功能要按哪裡

  4. 帳戶資訊不能整合

  5. 不了解的名詞太多了

  6. 害怕用錯而造成資安危險

​用戶需要完成的任務(Customer Jobs)

  1. 隨時隨地查詢餘額

  2. 隨時隨地轉帳、付費、繳費

  3. 方便

  4. 快速

  5. 安全

  6. 追蹤包裹(郵局物流)

  7. ​預約到府取件(郵局物流)

​中華郵政的基本用戶與潛在行動金融用戶

2

▲ 103、104年度存款客戶結構比較圖 

平均每個台灣人都會有一個郵局帳戶

且多為私存款用

中華郵政身為百年企業,本身就有一定的基本用戶。從104年度的郵政年報可知,截至2015年止,郵局儲戶總計3,526萬餘戶,也就是說平均每一位台灣人,就有1-2個郵局帳戶。 並且這些帳戶大部份都是作為私人存款用。

大部分的用戶多為小孩與老年人

透過問卷調查與訪談,我們發現郵局大部份的基本用戶是未出社會的學生,以及退休的老年人。這兩個類型的用戶使用郵局的主要目的都以儲蓄、以及收取固定的費用,例如生活費、房租為主。然而,初入職場到退休前這個階段,大部份的人還是因為薪轉戶、理財的關係,使用商業銀行多於郵局。小時候使用的郵局帳戶就擱置在那,當做存款帳戶使用。

​從商業需求與用戶需求來看,郵局可以以有社會價值的電子商務平台,以及個人且安全的行動金融服務為基礎,為普遍大眾用戶打造符合其生活情境的行動金融服務。

Redesign

Redesign

The project is still on-going. Hope see you soon!

 

專案還在進行中,希望很快能相見!

2016.12.27 lately updated

bottom of page